国家公务员网 地方站:
您的当前位置:天津公务员考试网 >> 面试相关 >> 指导

2016年天津公务员面试热点:“治理型干旱”的启示

发布:2015-12-07 00:00:00 字号: | |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
   本期为各位考生带来了2016年天津公务员面试热点:“治理型干旱”的启示。进入了面试环节的你,是否感到很紧张,怕面试官出的题你听都没听说多,怕一不小心说错话,而错失了这个机会。那么,你是否每天都有关注社会热点,你是否懂得一些面试技巧呢?天津公务员考试网温馨提示考生阅读下文,相信能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。
  仔细研读下文>>>2016年天津公务员面试热点:“治理型干旱”的启示
  治理型干旱,不是真的干旱,也不是无法将水抽到田里,而是农村基层组织涣散无力
  近年来,在田野调查中常会发现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问题:国家每年向农村投入数以万亿计的资金,修建大型水利设施、通村公路、乡村图书馆、农技服务站,为农民提供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。但是一些落实上的障碍,导致惠农工程最终难以发挥作用。
  表面上看,“最后一公里”是工程问题。比如,水利设施竣工了,但是农民田间地头的毛渠不通,致使大中型水利设施难以发挥实效;乡村图书馆建成了,却因为管理不配套,农民无法使用;农技服务站设立了,却缺少向农民推广农业技术的动力与积极性……似乎政府只需要继续投入更多资金即可完工,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。
  这实际上是一个治理问题、组织问题。以灌溉为例,即使国家修建了完善的水利设施,把分散的农户协调起来使用水利设施却不容易。这需要分摊水费,需要农户协商形成共同意志,只要有一户想“搭便车”,就会有更多农户跟进,从而导致使用大中型水利设施的行动失败。有人称这种现象导致的干旱为“治理型干旱”,以区别于气候型干旱或工程型干旱。治理型干旱,不是真的干旱,也不是现有工程无法将水抽到田里,而是农村基层组织涣散无力,不能组织农民分摊用水成本和护渠费用。
  再比如农业技术推广。农业的前途在于科技,国家也十分重视科技,但是基层农技站却在村庄中缺少支点。农技员进村了,村社组织如果不愿积极配合,农技员不可能进行农田试验和农技推广。结果很可能是,无论农技站如何建设,却很难与农民群众的需要结合起来。
  深入解剖这些例子就会发现,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之所以反复出现,就在于政策落地缺少一个组织支点。解决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问题,就需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。惟有经过基层组织的协调,国家政策在向下延伸过程中,才能找到落到实处的支点;农民利益在向上凝聚过程中,才能获得集体行动的载体。正所谓,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不仅在于办大事的能力,而且在于办小事的能力。要办成小事,就需要有坚强的基层组织。
  可以说,哪里基层组织健全,哪里的惠农政策就能落地有声。比如说,成都市在进行城乡统筹实验区建设时建立了村民议事会制度,其中关键是,每年由政府定额拨付20万—30万元公共品建设资金,由村民议事会来议决使用。实践的结果是,通过村民议事会来议决自上而下转移到村的公共资金,提高了村民的参与意识,形成了真正基于村民利益的公共意志。也就是说,国家资源下乡了,农民获得实惠,村社组织的权威性也大为提高。
  当城镇化浪潮席卷而来,土地承包人与土地耕种者逐渐分离,将使农户分散经营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。在此情况下,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,为国家政策落地提供一个坚强的杠杆,解决惠农政策的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,这是治理能力的考验,也是深化改革的契机。(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)(贺雪峰)
  更多天津公务员考试相关资料及解析,请参阅公务员教材中心最新批次的2016年天津公务员考试用书
 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 
  2016天津公务员考试时间

点击分享此信息:
RSS Tags
返回网页顶部
CopyRight 2020 http://www.tjgwyw.org/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22290号-11
(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)X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