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津市考“参公管理”到底是不是公务员?
无论是国考,还是省考,在每年的公务员招录中,我们往往总能在有些职位后面看见标注“参公管理”。那到底什么是“参公管理”呢,和公务员到底有何区别?本文,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:
1、参公管理是什么?
参公管理单位: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,是指法律、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,使用事业编制,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,经审批确定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。
参公管理人员: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,是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,要参照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政策的规定进行管理。
2、参公管理和公务员的区别和联系
一句话来讲,公务员和参公,可以理解为只是编制不同,一个是行政编制,一个是事业编制。
公务员全部使用行政编制(政法专项编制),但绝大部分参公(另有极少部分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群众团体如总工会、共青团、妇联等使用行政编制)和普通事业单位是事业编制,普通事业编制与行政编制(政法专项编制)在编人员身份与性质有着本质的区别。普通事业编制在编人员需经过考试才能调入参公单位和党政机关,而公务员和通过考录的参公人员是可以相互调动的。
除了编制不同,参公人员和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的条件、义务与权利,职务与级别,录用,考核,职务任免,职务升降,奖励,惩戒,培训,交流与回避,工资福利保险,辞职辞退,退休,申诉控告,职位聘任,法律责任,附则等等,包括退休,包括交流调动等待遇是一样的。
3、参公和公务员之间可以互相流动吗?
只要有接收单位和你现在单位双方同意放人和接收,参照公务员管理工作人员和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可以互相调动,只要接收单位和现工作单位双方同意放人和接收,调动以后编制性质也会随之改变。从党政机关调到参公单位,编制就由行政编制(政法专项编制)变成了事业编制(但公务员身份保留),而从参公单位调到党政机关的人员,其编制自然就由事业编制变成了行政编制(政法专项编制)。
以上,就是关于大家对参公管理方面的疑问解答,祝愿大家备考顺利,都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岗位!

时间稍纵即逝,准备参加2022年天津公务员考试的小伙伴们,如果符合条件,那就要早早开始准备了!早日准备2022年天津市考,才能抢占“先机”。尤其基础较弱的考生,“弱鸟”更要先飞,赶紧行动起来,做时间的主人,合理安排复习计划,迎战市考吧!目前备考建议使用纸质教材+线上课程+公考答疑+督学(点击订购)的学习方式,为上岸成“公”保驾护航!天津市考与国考公共笔试科目均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,所以也同样适用于备战国考,加油!
点击分享此信息:
